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解答:
生气是愤怒、不满或委屈的表达形式,有些人会通过语言或肢体攻击,向让自己产生负面情绪的对象主动表达,有些人则会通过生闷气来被动表达。有个心理学概念叫做自我攻击,即当我们因为某事产生负面情绪,又不能直接向引发情绪的对象发泄时,我们就可能利用转移机制,把这种负面情绪转移发泄到我们自己身上。也就是说,生闷气是自我攻击的一种形式,经常会出现在亲密关系、亲子关系和婆媳关系中,也会出现在交友和工作关系中。
表面上看,生闷气减少了不必要的矛盾,事实上是在堆积矛盾。其一,生闷气本身会产生严重内耗,让情绪垃圾越堆越多;其二,生闷气并不能隐藏负面情绪,我们会在言谈举止中不自觉地表达不满,对方也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的。
专家建议:
生闷气看似自己处于“低位”,实际上,生闷气者的内心是希望对方以低姿势(如妥协)来满足自己的需求。当你对婆婆的态度表现出忍或生闷气时,你以为你是处于“低位”,但你的潜意识是希望通过这种行为,让你婆婆看到你对她的包容与忍耐,而且你也会不自觉地暗示你的婆婆,你对她很大度。当你婆婆感觉到你这种潜意识的“高位”态度时,则可能会通过不断抱怨,来间接告诉你“她的不容易”,进而希望获得你的认可,这种相处模式其实是恶性循环,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更大的伤害。处理方法可以参考如下三点:
审视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。生闷气是一种比较偏执的处理问题的方式,通常喜欢生闷气的人无论在哪种人际关系或场合,都会相对高频率出现生闷气的行为。这跟我们的成长环境、人生经历有关,可以说还受我们的人格特质的影响。所以你可以整理分析自己:是否经常生闷气?是否自我认知比较负面?是否容易产生焦虑、抑郁等负面情绪?如果是,那么你可能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喜欢生闷气的人。
解决当下问题,不把问题扩大化。生闷气还有个诱导因素,我们可能会通过想象,把小问题扩大化,比如当听到婆婆说孩子不听话时,我们可能会想,是不是婆婆不想给自己带孩子?是不是不喜欢呆在这里?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等等。事实上她可能只是想表达孩子调皮,自己有点辛苦。所以你只需要尝试解决当下问题即可,既然婆婆因为带孩子出现了负面情绪,你就帮助婆婆缓解一下情绪,比如直接和婆婆表达自己的感谢,节假日给她放个假,允许她偶尔带着孩子回老家一两周;给她安排一次老年旅行等。
恰当的情绪表达与转移。通过交流倾诉来帮助自己释放情绪,当觉察到自己对婆婆的某些行为出现不满的时候,可以尝试直接向婆婆表达自己当下的感受,和婆婆共同探讨解决方案,或者向老公求助;也可以找朋友、咨询师等寻求帮助。同时,也可以合理地情绪转移,比如听音乐、写日记、看电影等。